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汽车产业链企业争相入局低空经济

linbin123456 05-24 30
汽车产业链企业争相入局低空经济摘要: 汽车产业链企业争相入局低空经济不仅小鹏、广汽集团等车企纷纷入局飞行汽车,汽车产业链企业也都闻风而动,开始在低空经济涉及的各个细分领域大力布局,开启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争夺战”。近日...
汽车产业链企业争相入局低空经济
不仅小鹏、广汽集团等车企纷纷入局飞行汽车,汽车产业链企业也都闻风而动,开始在低空经济涉及的各个细分领域大力布局,开启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争夺战”。近日,研发超充电池的巨湾技研发布了一项最新技术合作,称与亿航智能将共同研发满足民航总局适航标准的全球首款eVTOL航空器超快/极快充电池方案。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产业链企业也都开始涉足低空领域,以期在商业化前夜占据一席之地。
产业链企业抢风口   
近日,超充电池供应商巨湾技研与开发eVTOL的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称共同研发满足民航总局适航标准的eVTOL动力电池,并开展超充桩、超充站等基础设施的共建。此前在2023年12月,国轩高科已经与亿航智能建立合作。“公司已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布局低空经济,致力于共同开发基于无人驾驶eVTOL产品的动力电芯、电池包、储能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国轩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打造符合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标准且“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功率、高质量标准、快速充电”的eVTOL动力电池解决方案。
孚能科技日前也宣布,已与载人飞机领域客户开展电池方面的合作与供应,并已与国内几家潜在客户进行了积极沟通。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正在就凝聚态电池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4月26日,亿纬锂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在eVTOL电池领域布局较早,已配合国外某企业进行了3年研究工作,目前已经交付了样品。
与电动汽车相似,电动飞行汽车同样要以电池为动力,但是所需的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等指标上要求更高,目前汽车使用的锂电池能量密度为210~250Wh/kg左右,而eVTOL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则要达到400~500Wh/Kg。
“正因为动力电池是eVTOL重要核心零部件,因此成为产业链竞争的热点之一。”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向记者表示,eVTOL的动力电池不仅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也需要具备长寿命、高安全性、快充等特性,同时需要符合航空级标准,还要在轻量化和散热性能上达到较高的水平。目前,圆柱电池、软包电池以及固态电池等相关企业都在针对eVTOL的需求进行开发,其中多家企业主攻高镍三元+硅基负极体系方案,随着eVTOL规模化应用推进,固态电池也有望受益并加快量产。
不仅动力电池,eVTOL也吸引着其他零部件企业。其中,王子新材等企业依托自身优势,盯上了飞行汽车车身、机翼、旋翼等所需的高强度、耐腐蚀、成型性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山河智能等企业为飞行汽车开发了自动驾驶系统、智能航控系统等智能化解决方案。天宜上佳等公司主要开发飞行汽车的电子电气系统,可为飞行汽车提供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电源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产品,确保飞行过程中的供电稳定性和电气控制精准性。国睿科技、纳睿雷达等自主研发的雷达系统致力于解决空管气象预警、“低慢小”飞行物监测预警、航空器主动探测、识别和追踪等安全保障相关问题。
“面对eVTOL这一风口,相关企业纷纷抢入已成潮流。”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认为,eVTOL比常规智能电动汽车所需的零部件要求更严苛,其核心产业链中除了动力电池,还有通讯系统、飞控系统、导航系统、内饰与外饰、轮胎等。
为行业带来利润新增长点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飞行汽车具备汽车和飞行器的双重属性,也构成了其独特的产业链结构。从相关上市公司看,今年一季度,包含“飞行汽车”概念的A股上市企业达到51家,有46家在一季度实现盈利。其中,王子新材净利润同比增长380.83%,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小鹏汇天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之一;获得小鹏飞行汽车X3项目定点并已完成A样交样的光洋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达373.14%。
“飞行汽车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浙江大学新能源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林弘昌认为,一方面,低空经济是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引擎,也是新质生产力之一。eVTOL的发展有望拉动产业链上电机、电池、自动驾驶、智能控制、自动导航、飞行通讯、结构件等零部件及碳纤维等核心材料的发展;飞行汽车本身也具有环保低碳降耗等优势。另一方面,飞行汽车产业链还能有效拉动飞行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保障,并衍生出综合服务等商业模式,带动更多的产业共同发展。
“除了可以解决上下班高峰的堵车问题,飞行汽车还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梁筱磊谈到,在提高通行效率方面,飞行汽车没有道路拥堵之忧,也不用等地面交通信号灯。在试飞行中,从深圳到珠海跨江通行时间为20分钟左右,而地面开车通行时间需要2~3小时。此外,飞行汽车还可以在长距离的输电线路空中巡查、无人区空中游览、大面积现代农业施播、多场景消防灭火、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正因为用途广泛,也吸引了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争相开发。从全球来看,目前中国企业处于第一梯队。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仅中国的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就将达到6万亿元。低空经济将带来巨大的市场蛋糕,称其为新的增长点毫不为过。
低空经济持续增长的浪潮,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推动低空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于冬生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也已相继出台了《“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等文件,在多部国家级规划中也有该领域的部署。如《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指出,到2027年,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与此同时,地方也在积极行动,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已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各个层面的联动,有力推动了飞行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及早出手还是冷静看待   
那么,面对日益激烈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争夺战,相关企业应及早出手还是冷静看待?“尽管目前飞行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与竞争正在升温,但飞行汽车毕竟是一种新产物,尚没有在大面积的市场应用中得到充分检验和验证,因此,企业需要头脑冷静地去看待。”在梁筱磊看来,一方面,企业既要看到飞行汽车的高门槛,也要看到自身是否有实力来对接这一市场需求,不具备实力的企业盲目跟风冒险是不值得提倡的。另外,也要看到这一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风险。正如当下汽车行业的洗牌一样,飞行汽车领域的发展或将存在同样的风险。另一方面,从企业和行业实际看,当前还有一系列待解的问题,这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例如,整车企业需要取得低空飞行器的设计、生产、适航等资质证书,但目前获得全部证书的企业寥寥无几。且零部件、产品验证等方面依然缺乏行业标准,无规可循就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所以,加强行业标准和法规建设是飞行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于冬生则认为,面对飞行汽车及低空经济的重大机遇,产业链企业应该及早布局,不能坐失良机。他表示,目前中美欧日等地仅飞行汽车整车企业累计至少有300家,产业链企业更是难以数计。因此,如果相关零部件企业等到产业链成熟之时再寻求进入,恐怕就已经没有机会了。尽管飞行汽车的市场有较大发展潜力,但前期的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并不能无限容纳太多产业链企业。“飞行汽车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企业抢入不仅能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于冬生说。
总体来看,飞行汽车尽管目前仍处于从研究探索走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但行业对其寄予了极大期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既要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也要将产品价格控制在100万元以内。如果实现这一目标,就意味着飞行汽车能加速进入千家万户。“低空经济商业化前夜的抢夺战已经打响,相关产业链企业既要积极布局,也要稳扎稳打,行业标准也需加快建立完善。”林弘昌强调。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www.chenmj.com/post/98276.html发布于 05-2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